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
摘要:鍥藉?鏃呮父鍦扮悊 12鏈
国家旅游地理 12月2日 冷兵器时代,绝大部分战争都是近距离的白刃战,天气、地理等自然因素对战争影响甚大,到火器时代甚至到现代战争中,地理地势,山关要塞在战争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有时一个要塞甚至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因此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在战争中对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势的运用,并且对其加以改造,建关设塞,修城筑墙来构筑防御措施。
根据古代战争发生的频率,我们整理了关中、四川、河北等地的19处著名的军事要塞,来探寻凝结在这些建筑上的军事思想,解读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
大散关风光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这里山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武关
萧关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
巴蜀地名始于先秦,主要在今四川、重庆境内,四周群山环绕,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其西、南两面地势险恶,古代多为偏远蛮荒之地,因此东、北两面成为其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方向,重要的军事堡垒一般也修建于此。我们这里介绍的便是位于巴蜀东、北部的四座要塞:剑门关、瞿塘关、南津关、阳平关。
剑门关
瞿塘关
南津关
阳平关
居庸关
倒马关
紫荆关
山海关
飞狐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处于太行山脉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自古以来,飞狐古道战事不断,三国时曹操派曹彰率兵北击乌桓,冲出飞狐口,一路把乌桓追击到汉长城以外。
卢龙塞
嘉峪关
玉门关
平型关
独松关
镇南关
根据古代战争发生的频率,我们整理了关中、四川、河北等地的19处著名的军事要塞,来探寻凝结在这些建筑上的军事思想,解读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
关中是指今天的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关中”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战略色彩的说法,意为四关之中,四关为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
函谷关
函谷关:即后来的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历经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至东汉末始称潼关。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楚、赵、韩、魏、燕合五国之力伐秦,攻函谷关不下。如今的关塞已不见昔日烽火,惟有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散布于此。
大散关风光
武关
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楚汉时,刘邦袭破武关,进入关中,成就霸业。现在的武关,关城基本完好,砖砌东西门洞依然可见,唯东去的小路,已成为宽坦的公路,气象已非昔日可比。
萧关
萧关:汉代原本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北宋时政府为了防御西夏,北移200里重筑萧关,自战国、秦汉以来,萧关故道一直是关中与北方的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现在处于宝中铁路、西兰公路的必经之地。明、清之际,此地摩崖刻石甚多,后来大部分毁于清末以后劈山开路。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
巴蜀地名始于先秦,主要在今四川、重庆境内,四周群山环绕,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其西、南两面地势险恶,古代多为偏远蛮荒之地,因此东、北两面成为其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方向,重要的军事堡垒一般也修建于此。我们这里介绍的便是位于巴蜀东、北部的四座要塞:剑门关、瞿塘关、南津关、阳平关。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在县城北25公里处有大剑山,剑门关便雄踞于绵延70多公里的大剑山中断处,由于其地势险要,被誉为 “天下第一关”。 三国时蜀军大将姜维率3万兵马即可在此抵挡曹魏10万大军,剑门关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瞿塘关
瞿塘关:亦称夔门、江关、捍关,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左侧,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瞿塘关始建于战国,自古就为通往巴蜀的门户。明朝初年,朱元璋命汤和、杨璟攻取四川,大军两度为瞿塘关守军所败,损失惨重,最后以壮士百人奇袭夔门水路两寨,方才险中得胜。
南津关
南津关:位于今湖北宜昌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与瞿塘关构成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巍锁荆门”之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据南津关之险,遏止住日军的多轮进攻,取得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胜利,粉碎了日军由此进攻陪都重庆的计划。
阳平关
阳平关:位于今陕西省勉县,始建于西汉。其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雄踞于金牛道和陈仓道口,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东汉末年,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攻破阳平关,得以占领整个汉中,独立割据20余年,由此可见阳平关战略位置之重要。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
中国古代政治、军事重心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转移,到了元代,逐渐转移到河北(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并一直延续下来。
河北依山傍海,北临燕山、西接太行、南依平原、东靠大海,而海河、滦河水系的几条重要河流切穿燕山、太行山等山脉流入河北境内,形成一些险要关隘。这个地区的六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山海关、飞狐口和卢龙塞。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
中国古代政治、军事重心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转移,到了元代,逐渐转移到河北(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并一直延续下来。
河北依山傍海,北临燕山、西接太行、南依平原、东靠大海,而海河、滦河水系的几条重要河流切穿燕山、太行山等山脉流入河北境内,形成一些险要关隘。这个地区的六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山海关、飞狐口和卢龙塞。
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以北20公里处,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是长城著名的险要关口,与倒马关、紫荆关统称为“内三关”。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外夹攻居庸关,方才得手。
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处,因此地山路险峻,古代战马到此经常摔倒而得名。倒马关在“内三关”的位置处于最南面,地势也最险要。辽宋时期,杨六郎便奉命在这里镇守。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始建于战国,自古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史料记载,紫荆关发生过的战争达140多次。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今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1644年的石河大战,吴三桂便是在此降清,击溃李自成起义军,山海关便见证了这次决定三方政权存亡的大战。
飞狐口
飞狐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处于太行山脉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自古以来,飞狐古道战事不断,三国时曹操派曹彰率兵北击乌桓,冲出飞狐口,一路把乌桓追击到汉长城以外。
卢龙塞
卢龙塞:今称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位于河北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徐无山麓的最东面。1933年,惨烈的喜峰口战役便发生于此,中国军队二十九军大刀队在此多次冲锋陷阵,夜袭敌营,砍杀日军数百名。
区域堡垒 布局天下
前面讲到了关中、巴蜀、河北三大古代军事战略要地的14处关塞。其实在这些军事战略要地之外,还分布着无法计数的大小关塞,单长城就有200多个关口。下面我们介绍的是分布在区域战略要地的五座要塞:嘉峪关、玉门关、平型关、独松关、镇南关,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区域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
区域堡垒 布局天下
前面讲到了关中、巴蜀、河北三大古代军事战略要地的14处关塞。其实在这些军事战略要地之外,还分布着无法计数的大小关塞,单长城就有200多个关口。下面我们介绍的是分布在区域战略要地的五座要塞:嘉峪关、玉门关、平型关、独松关、镇南关,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区域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
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凭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公元1506年到1521年间,明朝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满速尔兵东侵。
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公元前104年,西汉将领李广利两次讨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平型关
平型关: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大同灵丘县西南方,修筑于公元1151年。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便发生于此,中国军队在此歼灭日军1000余人。
独松关
独松关: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东西两侧为高山,峡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杭州)通往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咽喉要地。1860年,清军进攻天京(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由杭州借独松捷径大破清军,遂解天京之围。
镇南关
镇南关:今称友谊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与水口关、平而关合称“桂边三关”。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