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秘境探踪 禁区无忌 发射太空

衛星發射與遠程彈道導彈發射技術上一脈相承

2013-01-01 22:57

摘要:科技日報 中國科技網 科技 資訊 科普 科幻 軍事 健康

    ★報台聯動

    近日,朝鮮使用“銀河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顆“光明星3號”衛星衛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朝鮮發射衛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那麼,從技術角度而言,使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和發射遠程彈道導彈有何區別?就此話題,記者采訪了軍事專家、二炮指揮學院教授邵永靈。

    發射衛星與發射遠程彈道導彈技術相通

    使用運載火箭發射衛星和發射遠程彈道導彈,從技術層面講有何區別?

    邵永靈指出,發射衛星和發射遠程彈道導彈有相同的運載工具就是火箭。火箭是衛星進入太空,或者導彈攻擊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目標的動力來源。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有效載荷部分。如果裝上戰斗部就是導彈,通過增加制導裝置,改變飛行軌道,可以打擊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外的目標。如果換上衛星,就變成一次空間發射,通過把衛星打到空間的某一個軌道上,執行軍用或民用職能。國際航天界普遍認為,如果有能力把衛星送上地球靜止軌道,就等于具備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仍需解決諸多技術障礙

    如果能夠發射衛星,是不是意味著很容易就可以具備遠程彈道導彈發射能力?

    邵永靈指出,不能把發射導彈和發射衛星簡單地劃等號。因為衛星被打到太空中,不存在重返大氣層的問題。而導彈是先出大氣層,在外層空間飛行,然後要重返大氣層,這樣就帶來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保證高速飛行的彈頭在進入大氣層時不被稠密大氣引起的高溫燒蝕掉。因此,彈頭再入問題一直是一個令很多想發展遠程導彈的國家望而卻步的難題。除此之外,彈頭再入時還會遇到其他一些問題,比如說橫向過載、滾動共振以及離子雲侵蝕等問題,這些可能會造成彈頭偏離軌道或者彈頭解體。

    另外,導彈要準確擊中目標需要很高的精度,這就涉及到了制導問題。現在導彈防御系統的發展非常完善,所以進攻導彈需要一些突防措施,這些都是在發射衛星時不會面對的問題。因此,從成功發射衛星到擁有可靠的遠程或洲際導彈發射能力,這個過程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上的障礙。

    衛星攔截一般只能在發射初段進行

    目前,從技術層面上看,攔截彈道導彈有很多成功案例,那麼對衛星發射進行攔截難度有多大?

    邵永靈認為,衛星發射的時候有一個初段。這個初段基本上是一個垂直發射狀態。這個階段和彈道導彈發射比較相似。如果在這個時期攔截的話是可行的,但是可能需要離得特別近,在具體操作中比較困難。一般來講,對于彈道導彈的攔截,都是在中段下降的過程或者是在末段,也就是進入大氣層之後。如果是攔截彈道導彈,攔截彈的射高大概是100多公里,對于這樣一個高度,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可是,如果是航天發射,衛星要進入一定高度的軌道,這個軌道一般可能是300多公里,400多公里,甚至可能更高,達到700、800公里。從技術上來說,攔截彈打到這樣一個高度是很困難的。 另外,當衛星進入軌道後再去攔截,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會造成大量碎片,影響其他衛星正常運行,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災難。所以,攔截衛星真正的窗口在于它的初段,過了這個時期再攔截,可能性不大。

    (本欄目由科技日報軍事部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防時空》《晚高峰觀軍情》欄目聯合主辦)

 

(中國科技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