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清代古物却面临两种命运 这是一道“虐心”思考题
摘要:最近,永嘉县文物登录点上塘盛氏宗祠异地迁移工程正在进行中,该项目系上塘中后村城中村改造最后一个拆迁项目,整个迁移过程中,敲打、拆卸、搬运……每一个步骤都是手工操作。 同样是文物登录点,同样建于清朝,龙湾区瑶溪街道环一村朱进春民居却面临被拆
最近,永嘉县文物登录点上塘盛氏宗祠异地迁移工程正在进行中,该项目系上塘中后村城中村改造最后一个拆迁项目,整个迁移过程中,敲打、拆卸、搬运……每一个步骤都是手工操作。 同样是文物登录点,同样建于清朝,龙湾区瑶溪街道环一村朱进春民居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为什么一座迁移,一座将被拆除?古建筑该如何保护,这是一道“虐心”的思考题。 永嘉这座古建筑全部手工拆卸 盛氏宗祠始建于清代,见证了数百年永嘉发展变迁及家族的兴衰史,目前作为城北文化礼堂使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被列为文物普查登录点,今年由于城中村改造而实施异地迁移工程,为了对建筑整体构建进行保护,一砖一瓦全都采用手工拆卸。 盛氏宗祠的建筑布局分为前厅、戏台、厢廊、正厅,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连接,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迁移现场,记者看到已拆下的每一个建筑部位和零件都做好记号,也没有看到机器在作业。负责迁移的东阳市文物修缮建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兴介绍,为了赶在年底前如期完工,他们每天有20多名工人在现场作业,除了在拆卸某些榫头时会用上木榔头这类工具之外,大家都是徒手操作,对某些有文物价值的零部件更是加倍小心。 “为配合县政府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盛氏宗祠这一文化遗产,上塘中心城区管委会多次开展协调论证,对盛氏宗祠实施异地迁移保护。”上塘中心城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谷明陆说,考虑到地块征迁工程时间紧迫,故暂对盛氏宗祠整体构件进行异地迁移保护,待拟迁选址用地规划调整、场地整理等条件全面落实后再实施复建。 龙湾这座百年老宅将被拆除 “这么好的宅子怎么就被列入拆迁范围呢,留着不也挺有意义的么?这宅子保存得很好,拆掉太可惜了。”龙湾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佐最近很忧心。 陈佐所说的宅子是朱进春民居,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环一村环一中路4号,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民居坐西朝东,由门台、厢房和正屋组成三合院式,现存正屋、门台及两侧围墙。该民居的《现状勘察报告》是这样描述的:建于清咸丰年间,为其先祖朱光文所建,具有一定历史参考价值。 自从该村启动改建工程之后,朱进春民居被列入拆迁范围,现在宅子周围的拆除工程已经快完工了,就剩下这座古宅。为了留住这座古宅,龙湾区文广新局仍在努力,陈佐每天都会去现场留意拆迁动向。 据了解,龙湾区自去年启动全市首例“大拆大整”中三普文物登录点、信息点迁移保护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城中村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方式,在温州市率先提出历史古建筑“就地保护、迁移保护、采集信息后拆取构件保存”的保护方式,为各街道办事处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指导历史建筑拆迁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龙湾历史文物。可是如何保护这座即将被拆除的古宅,他们有点力不从心。 如何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及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将不复存在。为保护祖宗留下的老建筑,温州市政协委员姜洪来曾联合多位政协委员奔走呼吁,递交《关于“大拆大整”浪潮中如何保留历史文脉延续性的提案》等,要求保护、利用好古建筑,使之焕发新生机。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留存的古建筑越来越少,而且剩下的古建筑大都是私人产权,这类古建筑的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有的产权所有人希望在古建筑彻底损毁之前,与政府或开发商谈成一笔费用,但出于利益的考量往往令保护修缮难以落实。该所工作人员呼吁,古建筑产权所有人也应尽保护之责,为留存城市记忆出一分力,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能够传承的东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