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秘境探踪 古今在线

探秘金庸笔下无量山 冬日里的樱花烂漫

2012-12-21 11:20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12月21日 正值冬季,然而云南省大理南涧无量山却仿佛春天一般,盛开的樱花和一片片的茶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量山里的彝族人也跳起跳菜。 每年1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而美丽的云南南涧县却春意盎然,无量山樱花如约竞相怒放

    国家旅游地理12月21日   正值冬季,然而云南省大理南涧无量山却仿佛春天一般,盛开的樱花和一片片的茶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量山里的彝族人也跳起“跳菜”。

每年1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而美丽的云南南涧县却春意盎然,无量山樱花如约竞相怒放,漫步云雾缭绕的千亩茶园,碧波荡漾的翠绿映衬着如霞似火的粉色樱花,仿佛置身于油画中,美丽的樱花谷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量山里的彝族人也热情的跳起来流传1200余年粗犷豪放的南涧跳菜。

  

探秘金庸笔下无量山 冬日里的樱花烂漫

 

  金庸先生在他著名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开篇即让读者跟随大理国镇南王之子段誉,进入神秘莫测的无量山。无量剑的宗派之争、神秘的“玉壁仙影”、白雾锁谷的悬崖峭壁、玉龙悬空的滚滚瀑布、岩洞密室的“神仙姐姐”、婀娜多姿的云南茶花、飞禽走兽草药毒虫……处处弥漫武林世界的侠义自在与神秘浪漫。刀光剑影黯淡了,现实中的无量山,山脉绵亘延伸,丛林深深,生态景观独树一帜,更有台商远跨海峡两岸到此种植台湾高山茶,还有中国最大的三七连片种植示范园,无量药谷在山中慢慢崛起,山中独特的彝族民俗源远流长,一个个传奇故事,使得无量山依然如“无量玉壁”般让世人神往不已。

 
 
“凌波微步”跳菜舞

 

  说起无量山的声音与律动,不能不提在山中流传的蒙化调与跳菜舞。蒙化调是在无量山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彝族歌曲唱法,其内容是用彝语叙述歌唱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叙事长诗,歌词内容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当前生活,皆能娓娓道来,极少见到重复的歌词。

  据南涧著名彝族艺人阿本枝介绍,如今只有5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会唱,其唱法因对歌者有较高要求,既要精通彝语,又要掌握一定数量彝族调子的人才会唱,使得该曲调仅流传于无量山地区的沙乐、官地等地,其余地方都已绝迹了。在无量山中,传来从历史深处发出的音调,神秘厚重中又兼歌曲起承转合的独特美感,不禁让人惊叹无量山的多元魅力。如今,南涧县正在组织当地会唱蒙化调的老人完整传唱蒙化调,并用影像记录下来,以保留这一神秘濒危的唱法。

  有歌怎能无舞,无量山的彝族人民不仅能唱,而且会跳一种名为跳菜的舞蹈。这在当地流传了1200余年,素有“东方芭蕾”之称的彝族舞蹈,与金庸先生笔下的“凌波微步”有着相似的动作特点,有人笑言,、“凌波微步”的招式灵感,或许就来自无量山这支古老的舞蹈。“南涧跳菜”这个来自民间,成长草根,表演粗犷的艺术奇葩,曾获1992年2月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表演一等奖、1998年6月“亚洲艺术节”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并以其独特、奔放的原生态魅力跳出无量山,跳进艺术殿堂,享誉亚洲。

  

探秘金庸笔下无量山 冬日里的樱花烂漫

 

  “南涧跳菜”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的“南涧跳菜”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民间,逢办宴席上,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摆菜。这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是为尊贵宾客而跳的一种礼节性舞蹈。这种舞蹈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宴席跳菜”,另一类是“舞台跳菜”。

 

  彝家人办客事,桌子往往迎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眼花缭乱之际,这些彝家汉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把小碗筷撒毕。“跳菜”开始,只听数声锣响,大号、唢呐齐鸣,主持办事的“总理”一声令下,两位“跳菜”大师从厨房里相继而出,他们头顶托盘,手里还撑着托盘,在托盘里面装满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音乐声中,一前一后,一摇一晃,根据音乐节拍,迈着轻柔而敏捷的步子,缓缓入场,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在脸上做着怪相,其动作幽默而滑稽,舞姿轻松而优美。接着其他“跳菜”者托着花样繁多的菜盘也陆续登台上菜。“跳菜”者多为男人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花样翻新。有的用头顶,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骑在一人身上,下方两手托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还顶着大菜。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他们时而“苍蝇搓脚”,时而“鹭鸶伸腿”,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

 
 
观云听声辨天气

 

  在无量山居住了三十年的常芝秀,照看守护着无量山中的灵宝山石建筑庙宇。庙宇建筑从基础、墙壁、柱、梁枋、屋面等全用打制石料建造,建筑工艺独特,供奉的神像既融合汉文化特点又体现当地世居民族彝族古老的文化艺术。这片石建筑群建于宋代,是无量山区彝族群众宗教活动的场所,有老君殿、无量殿、观音殿、灵宝殿、阿鲁腊大殿、子孙殿等大大小小13座殿宇,分布于无量山的山间。其中阿鲁腊大殿坐落的位置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石雕石刻比较清晰,保存完整。彝语“鲁”即“龙”,“腊”即“虎”,“阿鲁腊大殿”即“龙虎大殿”,体现出无量山区彝族民众自古以来崇尚龙虎的习俗。山中的彝族民众常常到殿宇里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家庭和乐、儿孙满堂。

  

探秘金庸笔下无量山 冬日里的樱花烂漫

 

  而古定边的八景之一“石洞凝秋”中的石洞寺,位于南涧县城沿214国道往南方向39公里处左侧的深涧绝壁上。据古《定边县志》记载:石洞在悬崖峭壁间,有石佛端坐其中。凄若秋声石洞寺,是名副其实的悬空寺,庙宇古朴,别具特色。曾是涧水潺潺,林木交错,四时荫翳蔽日,香烟缭绕,游人如织的佛教和游览胜地。

  岁月沧桑,虽然石洞古寺已无昔日光华,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绝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则依旧可人。

  一位彝族老人今年已70有余,但依然面目清秀,身体硬朗。老人把这一切归功于山中自然清幽的生活。老人说,山中岁月容易过,看云看花和山中各类小兽相处也有很多乐趣。一次下山遇到一条大蛇,老人对大蛇说请让让路,大蛇未让。他便和大蛇说自己在山中居住三十年了,守护山中的庙宇,大蛇便慢慢爬开让出了道路。即使山下干旱严重,山中水源依然旺盛,野菜很多,在山间走走随处可见各色野花。

  多年山中生活,常芝秀能够靠听野兽的叫声来判断第二天的天气。“若要下雨,山中的麂子会叫着从山上跑下山去,若要变晴,又会从山下叫着上山来。这么多年来,从没错过。在山顶总能看到不同的云象,有像房子的、有像龙的,螺旋状的,绳子状的,也有像汽车的,五颜六色很好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